各班级老师以“不采、不食、看标识”为主题,引导孩子们了解蘑菇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,知道误食有毒蘑菇的危害,以及中毒后的表现、紧急处理方法等。
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,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,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。常见蘑菇中毒有7个临床型,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、急性肾衰竭型、横纹肌溶解型、胃肠炎型、神经精神型、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,除此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。在实际的中毒案例中,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,中毒症状更为复杂。
普通百姓知晓毒蘑菇危害的严重性,相信科学知识,做到不采食野生蘑菇;不购买来源不明、辨识不清种类的野生蘑菇;不食用混杂的野生蘑菇等。
进食疑似毒蘑菇,及时就医如发现疑似毒蘑菇中毒,患者应及时就医,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和/或剩余蘑菇样品,请一并带到医院,可以帮助医生准确的判断毒蘑菇种类和中毒类型并针对性实施救治。
01致命鹅膏-“夺命大王
形态学特征: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中地上,伞状,全身白色,菌盖边缘平滑无沟纹,菌环顶生至近顶生,菌托浅杯状。
02硬皮马勃菌-“有毒无毒需区分”
形态学特征:夏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,球形或扁球形,下部缩成柄状基部,包被松软,表面土黄色,被网状龟裂鳞片,实体内部初期灰紫色,后期灰色至暗灰色,成熟后粉末状。往往有毒无毒混在一起,难以分辨,误食后潜伏期为0.5-2小时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可能伴有头晕、无力等症状,一般预后较好,但严重者可因脱水、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
03热带紫褐色裸伞-“嗨翻全场
形态学特征:夏秋季生于腐木或腐烂的竹子基部。菌盖小型至中等,紫褐色,中央被褐色至暗褐色直立鳞片,菌肉淡黄色至米色,菌褶褐黄色,菌柄褐色至紫褐色,有细小纤丝状鳞片,菌环丝膜状,易消失。误食后10分钟-6小时发病,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,如兴奋、狂躁、幻视、幻听等,并伴有胃肠道症状,同时可有瞳孔缩小、多汗、唾液增多、流泪等症状。
04大青褶伞-“混淆的鸡枞
形态学特征:夏秋季群生或散生,喜于雨后在草坪地上生长。幼时白色,扁半球形,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,菌褶离生,不等长,污白色。后期菌伞平展,中部稍突起,表皮裂变为鳞片,大而厚,呈褐紫色,边缘渐少或脱落,菌褶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,褶缘有粉粒,基部稍膨大,空心。
05红角肉菌-“美丽的女巫”
形态学特征:子座棒状,高3-10cm,直径0.5-1cm,有时呈指状分枝,先端钝圆或尖,表面红色、紫红色或橙红色,颜色十分鲜艳,菌肉白色,弹性较强。
06灰花纹鹅膏-“蘑界黑煞”
形态学特征:深灰色、暗褐色至近黑色,具有深色纤丝状隐花纹或斑纹,菌褶白色,菌柄常被浅褐色鳞片,基部近球形,具有典型的“头上戴帽、腰间系裙、脚上穿靴”特征。
注意啦!
请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