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新城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团结一致带领干部群众有效应对困难挑战,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把新城镇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推进。
一、2022年工作回顾
(一)党的建设实现量质“双提升”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“作示范”的担当、“勇争先”的气魄,扎实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,不断夯实党建基础。2022年1-11月,全镇2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85.11万元,其中经营性收入达557.74万元。常态化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开展“微心愿·千元工程”活动,全镇33个党组织认领“微心愿”268个,已有218个“微心愿”被点亮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绝对领导权,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,新建合江村党群服务中心,升级改造桥西村党群服务中心,打造龙王庙村、店孜里村、水南村等一批星级文明实践站,让基层服务更加便民。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,切实做好人大监督工作,全年接待选民28人次,办结事项28项,满意率100%。扎实推进政治协商工作,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建成协商议事阵地,通过协商议事解决道路硬化、抽水房建设、农田抗旱等惠民实事6件,其中新城中学周边路网惠及3个学校约5000名学生、教师和职工,解决了约1.5万余人安全出行问题,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、粮食生产、环境整治、疫情防控、乡村振兴等工作。
(二)乡村振兴效果显著
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,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全年纳入动态监测对象89户372人,2451户次自主发展种养产业,累计补助265.33万元,发放教育补助119.98万元,发放低保金545.58万元,落实3户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资金共计6.6万元,今年以来已消除致贫主因54户196人。争取衔接资金项目28个1099.17万元,其中27各项目已完成,1个正在实施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,持续推进3000亩康万家稻虾养殖基地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,小龙虾交易市场项目有序进行。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.01万亩,其中早稻面积2万亩、中稻1.71万亩、晚稻1.3万亩。抓实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,累计整改耕地面积916.21亩。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提升实现“十个无”工作,累计拆除“空心房”、“破败附属房”、“破败低矮房”、“违章搭挂”等92827平方米,拆除“残垣断壁”12313米。有序推进水西、灌湖、鱼仙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。全面完成户厕摸排、系统录入工作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暨“百日攻坚”行动深入开展,完成全镇范围内1260栋经营性自建房排查工作,排查非经营性自建房 9770栋,实施危房改造3户,整治老人住老房130余栋。
(三)改革惠民取得突破性进展
积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,全镇认定宅基地资格权5408户,其中已行使资格权3946户;自愿有偿退出2654.73平方米,无偿退出13418平方米,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3055平方米。加强建房风貌管控,规范建房行为,审批宅基地172宗。强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“十县百乡”建设,基层政务公开更透明,群众办事更便捷。全力推动承接104项县级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,94项省级经济事务管理权限,搭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,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1906件。健全优化村(社区)“12345”热线便民服务站建设,提升帮办代办能力水平。深入推进“双一号”工程,坚持“项目为王”开展全民招商行动,引进外汇投资500万美元、总投资8.2亿元,年处理8000吨钨锡矿项目。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,帮助企业注册“惠企通”、申领电子印章650家,帮助60家企业完成融资信用平台注册,发布园区招工信息287条,帮助企业招工132人。持续开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“回头看”,完成7件中央、省环保督察信访整改销号,6家养殖场采取一案一策的方式均已整改到位,对6家青砖厂进行停业并下达限期拆除通知,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巡查。
(四)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
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重点,开展夜间巡护行动,党的二十大期间,出动400余人次对宾馆、夜宵店(摊)、饭店、娱乐场所及主要干道进行督查巡护,确保党的二十大期间社会稳定和谐。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,切实预防“民转刑”案件发生。1-10月,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45起,成功调处314起。深入开展“心桥”行动,1-10月,全镇共受理上级转办件71件,有效化解64件,正在办理中7件,化解成功率达90.1%。全力以赴化解重点信访案件,集中治理重复访、信访积案4件,已化解3件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,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等违法行为,及时劝解被骗案件1起,挽回损失10余万元,劝返、销号滞留缅北人员2名,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大力开展农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及人民调解员培训,培养农村“法律明白人”骨干254人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,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扎实做好防汛抗旱、防溺水、森林防灭火等工作,全镇社会保持总体和谐稳定。
(五)民生品质明显提升
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,全镇共排查省外返余人员12196人,督促重点场所申领赣通码场所码98个,累计接种疫苗19053剂次,阶段性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顺利完成。全镇区域核酸采样演练成效明显,截止10月已开展26轮全员核酸,共检测人群95.52万人次,新城高速路口便民核酸采样点累计完成核酸采样7.5万余人次,坚决守住了进入大余的东大门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,完成老街危旧房拆除3栋300平方米,恒丰街、小康大道沥青路面铺设完毕,筹集资金550万元的新城中学周边路网建成通车。深入开展农村道路隐患排查整治,排查整改隐患247处,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,主要是: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多制约因素;二是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民生保障、社会治理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;三是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着思想僵化、担当意识不强、进取精神不足、作风不实、推动落实不力。
三、2023年工作思路和打算
(一)抓实抓牢党的建设。打铁必须自身硬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,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。加强政治建设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捍卫“两个确立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,维护党委权威,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工作部署。加强作风建设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,大力整治“怕、慢、假、庸、散”作风顽疾,精准施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,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体制机制,为新城社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。
(二)抓实抓牢乡村振兴发展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,加强“三类”人员监测,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,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。强化“三业”后续扶持,支持和鼓励脱贫劳动力创业,促进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。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。持续抓好推进水西、灌湖、鱼仙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铁心硬手抓好流出耕地整改。压紧压实粮食生产主体责任,严格按照划分的粮食种植产区,落实粮食生产保种增量。持续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,稳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。加快小龙虾交易市场基地建设,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。
(三)抓实抓牢“两项”改革。一是稳慎推进宅改试点工作。聚焦“治乱象、保权益、严监管、强服务、促振兴”的工作目标,以“一会两图三抓手”为纲,深入探索,稳慎推进宅改试点工作。持续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、城乡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的“多规合一”村庄规划。持续做好建房风貌管控,规范建房行为;多渠道多方式探索宅基地退出方式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二是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“一号改革工程”。继续招大引强,持续做好服务企业、服务园区工作。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培训工作,促进全镇发展所需要的县级管理权限承接到位、运行顺畅并发挥提高政府效能、降低运行成本、方便群众办事。积极推进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制度体系建设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、高效迅捷的综合执法机制,加速推动政府行政职能向服务型转变。
(四)抓实抓牢美丽乡村建设。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强化乡村全面振兴“十个无”攻坚成果长效管护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,持续整治农村超高超大房、占用耕地建房、未批先建、“赤膊房”等问题,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,确保逐户排查到位、整改到位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,常态化排查整治“小散乱污”企业。严格落实林长制、河长制工作,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,禁止肥水养鱼。
(五)抓实抓牢民生品质提升。深入推进“尊崇工作法”,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抓好退役军人、农民工、相对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。规范管理农家书屋,满足群众文化需求,繁荣农村文化生活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贤馆建设,深化移风易俗行动,巩固绿色殡葬改革成果。广泛开展村村一台戏、“敬老节”、乡村奖教奖学等活动,以良好的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、全面发展。加强校园周边安全,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,构建教育良好生态。全力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。落实应保尽保政策要求,健全社会保障、社会救助、社会养老体系,坚决兜住民生底线。持续巩固绿色殡葬改革成果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突出抓好道路交通、燃气安全、自建房、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有效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。统筹做好森林防火、地质灾害防治、防汛抗旱等工作,抓实抓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。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,严格落实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各项措施,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。
(六)抓实抓牢市域社会治理。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积极妥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,统筹做好信访维稳、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持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。强化社会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,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专项工作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、养老诈骗、“黄赌毒”等违法犯罪,加大滞留缅北窝点人员劝返逼投力度,防止回流人员再次出境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城,确保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