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

您当前所在位置: 365体育投注,365体育备用网址: > 法定主动公开内容 > 重点领域信息公开 > 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栏 > 教育信息

大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情况汇报

访问量:

根据《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》(教督2017〕6号)和《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》(赣教督委字〔2018〕6号)精神,我县出台了《大余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》,根据对照《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》进行了自查,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:

一、我县义务优质均衡基本情况

《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》共有“A”类指标27项,必须达到;“B”类指标11项,进行量化计分,总分为100分,90分以上为达标。目前,我县的“A”类指标主要是教师配备、存在大班额、生均教辅用房和运动场馆面积等方面还存在差距,县教科体局定期召开调度会,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,研究改进措施。

二、存在的突出问题

(一)资源配置方面。

1.评估要点:小学师生比1:19,初中1:13.5;小学、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≧1人;小学、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、艺术(美术、音乐)专任教师≧0.9人。

2.问题描述:经测算,我县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、艺术(美术、音乐)专任教师达0.78人;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、艺术(美术、音乐)专任教师0.89人;与评估要求的小学、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、艺术(美术、音乐)专任教师达0.9以上还有差距。

2.评估要点:所有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≧4.5㎡;所有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≧5.8㎡;所有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≧7.5㎡;所有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≧10.2㎡。

2.问题描述: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总面积为278828.75平方米(小学总面积184513.75平方米、初中总面积94315平方米),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为8.63平方米(小学生均面积8.94平方米、初中生均面积8.09平方米),其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学校共计3所(小学2所:水城小学、新城中心小学;初中1所:南安中学);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总面积为314933.8平方米(小学总面积201597.8平方米、初中总面积116663平方米),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9.86平方米(小学生均面积9.77平方米、初中生均面积10.01平方米).其中生均教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的学校共计10所(小学8所:东门小学、水城小学、第一小学、第三小学、新城中心小学、池江中心小学、青龙中心小学、黄龙中心小学;初中2所:南安中学、新城镇中学)。

(二)政府保障程度方面。

1.评估要点:小学、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、美术室1间以上,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≧96平方米,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≧90平方米。

2.问题描述:因我县绝大部分校舍非近期建设,达不到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,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的要求。

2.评估要点:所有小学、初中校额规模不超过2000人,九年一贯制学校、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。小学班级学生数不超过45人;初中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。

2.问题描述:目前,全县共有4所学校规模超过2000人,即南安中学4501人、东门小学3452人、大余县第一小学2921人、新城中心小学2381人。全县小学共有662个班,其中114个班的班级学生数超过45人;2.全县初中共有275个班,其中46个班的班级学生数超过50人。

3.评估要点: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%。

问题描述: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在交流轮岗教师总数比例达16.6%。

(三)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

教育设施设备破旧老化。我县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大多是为迎接2016年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而采购的,经过几年的使用,目前老化严重,明显跟不上智慧教育的步伐,急需升级更新。经摸排,全县1125个班级,536台班班通设备不达标,需更换新机;828个班级需新增摄像头及扩音设备。另外,学校计算机教室、办公电脑设备老化,运行缓慢,影响教学和办公,也亟需更新。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上级要求差距还很大,目前仅有大余中学、南安中学、东门小学三所学校开展了智慧(数字)校园建设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

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目标,攻坚克难,主动作为,强化措施,持续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
(一)持续强化教育资金保障。建议由县财政统筹安排,及时足额拨付各项教育经费,推动教育系统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并尽快交付使用,有效化解社会内部矛盾,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;同时,落实教育优先发展,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,升级改造教育教学设施设备,切实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。

(二)强力推进学校项目建设。对接好项目建设,健全推进落实机制,建立项目台账,倒排工期和进度,提前办理各项审批手续,确保项目落地开工,全面改善我县办学条件。同时,加强与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,坚持定期调度、定期交流,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,在保安全、保质量的基础上,持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,合力完成建设任务。

(三)加大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和培养力度。继续通过实施省招、特岗计划、“归雁计划”、“直接考核签约”等渠道,多途径补充数学、物理、生物等紧缺学科教师;同时,通过县级、校本培训等手段,强化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特殊专业学科教师的培养培训,形成一支全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,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。

(四)有效化解“大校额”“大班额”难题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优化调整城区中小学网点布局,加快建成大余二中、新城二小和梅国小学,积极推进池江中学、新城中学京州校区运动场建设,进一步扩大班级数量,增加学位供给,以化解我县中小学“大校额”“大班额”问题。

相关文章